藍天白云下,修葺一新的民居錯落有致;村道馬路、房前屋后干凈整潔,涼亭草坪、小橋流水點綴其間,一幅幅美麗鄉村的多彩畫卷讓人流連忘返……今日,湖南省第二批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的130余名學員,走進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、北盛鎮亞洲湖村和長沙縣金井鎮金龍村、開慧鎮錫福村現場觀摩取經,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實踐課。
一堂生動的“戶外實踐課”
每到一處,來自益陽、懷化、郴州、常德、張家界的學員們或認真聽講解員解說,或用手機記錄下村里的每個角落;采他山之石,對不解之處仔細詢問、討論,不放過任何一個討教的機會……6月29日上午,學員們來到位于瀏陽沙市鎮北部撈刀河畔的秧田村。記者了解到,該村多年來形成了重教崇德的良好傳統,已走出了700多名大學生,有20名博士生、100多名碩士生,是遠近聞名的“博士村”。
“每年對考取大學及碩士、博士的學子進行獎勵,還在村頭設立‘博士墻’予以表彰。這對我啟發很大,也感到很震撼!”張家界市尹家溪鎮紅石林村主任石立峰正饒有興致地與“博士墻”合影,她激動地說:“回去后,要借鑒他們的發展經驗,把我們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也搞得紅紅火火!”
“在村籍人士和相關企業支持下,通過黨員帶動、多方聯動,投資1600多萬元打造秧田屋場,且全部由村民自己規劃、建設,其中政府以獎代補投入20%,村民自籌80%。”秧田村原黨支部書記羅澤及告訴記者,該村用2-3年時間,挖掘秧田歷史文化、龍舟文化、耕讀文化和廉政文化,修復老龍井、老槽門,建好文體館、籃球場,改造污水塘、溝,打造撈刀河岸,同時美化綠化亮化屋場。2018年,秧田村獲評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單位,現已被長沙市授予“垃圾分類示范村”、“長沙市綠色示范村”、“瀏陽美麗鄉村示范村”、“長沙市新農村建設特色村”、“湖南省類麗鄉村示范村”、“全省農村社區建設示范村”。
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專業人才
據了解,此次培訓班由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研究會(以下簡稱“研究會”)主辦,湖南農業大學承辦。研究會是由我省從事美麗鄉村建設研究、管理工作和基層帶頭人自愿參加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。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鄒冬生擔任首任會長。“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,其包含了對‘三農’發展新起點、新高度、新平臺的新期待,一個承載無數城市人‘鄉愁’的現實家園,農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有人關切、研究和宣傳。在此背景下,研究會應運而生。”鄒冬生表示。
鄒冬生介紹,研究會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總要求,充分整合高校、科研單位、企業等社會資源,密切結合我省農村實際情況,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問題開展廣泛學術研討,內容主要包括:定點扶貧、鄉村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、新農村建設與傳統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,并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團體提供決策建議和信息咨詢。同時,組織專家開展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服務,集成打造和推介特色小鎮、全域旅游以及田園綜合體等美麗鄉村示范樣板。此外,還將孵化鄉村創業項目,編輯出版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書籍等,傳播美麗鄉村建設理念與經驗,培育美麗鄉村建設專業人才。
在此基礎上,湖南農業大學還依托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,以新型職業農民和致富帶頭人培育為突破口和抓手,分級、分層次、分產業、分類別培育,組織湖南省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、長沙市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班、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蔬菜大戶負責人培訓班等各類鄉鎮培訓班200多期次,培養了2萬余“三農”致富領軍人才和管理人才,做到培訓管理規范化、培訓內容立體化、培訓過程交互化、培訓服務增值化,輻射40余萬農民,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,為更好地服務社會、服務“三農”做出積極貢獻。
想獲取更多關于湖南農業大學成人高考的相關資訊,如成人高考報名時間、報考條件、考試時間、備考知識、錄取查詢、相關新聞等,敬請關注湖南成人高考網(m.strawberry17.com)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“湖南成考中心”???????如有更多疑問也可以直接聯系我們招生老師,聯系電話:0731-89903663。